十年磨剑终成锋--记新疆飞机维修基地郭松

十年磨剑终成锋--记新疆飞机维修基地郭松

   
   郭松,南航新疆飞机维修基地ATR车间技术室主任,中国党员,1991年参加工作,机械专业,在航线维修生产一线整整服务17个年头。17年来他努力学习,钻研业务,对于故障的处理亲历亲为,在实践中锻炼、提高;17年来他不断挑战自我,从一个机械员逐渐走上领导岗位,技术室在他的带领下,从零开始,一步一个脚印,攻克一个个难题,冲破一道道难关,如今的ATR车间技术室成为车间业务核心,排故先锋,孕育人才的摇篮。
    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灵,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” 。技术室编制虽然只有五人,但在“核心人物”的带领下,逐渐走出一条另辟蹊径,自主创新的道路。技术室的工作不再仅仅限于分析故障、排除故障,而是扩展到体系建设,基础建设,将故障的分析处理延伸到是部件修理质量造成的?还是系统缺陷?还是能通过预防性维修可以避免······。在他的倡议下,集思广益,逐渐建立起故障评估机制、工程技术档案建设机制、多渠道信息沟通机制等。这些机制的成功建立,为今后ATR的良好发展,奠定了基础。
    工作中,严于律己宽于待人,赢得了大家的尊重。特别在故障面前,尽管自己是在法国进行ATR飞机的改装及试车的学习,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。但他总是很虚心,和大家一起讨论、分析故障,制定排故方案并且亲力亲为,因此很多疑难故障首次排除记录都是由他保持。例如第一次更换正常刹车主缸筒、第一次更换PVM到燃调的钢索、第一次更换螺旋LIP封严、第一次飞机龙骨梁改装的指挥工作、第一次对货舱门封严、登机门封严调节等工作。
    郭松始终认为写故障分析报告、故障总结报告、学术论文是提高业务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。能把系统分析清楚很容易,但能写出来,写好,就需要参阅大量资料,好的论文不仅能得到大家的认可,而且理论水平有很大提高。他时常写一些技术分析水平较高的论文,刊登在一些专业刊物上。技术室也固定每两个月或三个月每人完成一篇故障分析报告、技术分析总结报告或相关论文,编辑成册,供车间及其他部门学习,参考,这项工作已坚持5年多。
    郭松还有着很强的组织、沟通、协调能力。早几年,由于ATR航材缺件,屡屡造成飞机的延误取消,甚至停场。负责技术室以后,加强和航材部门的协调、沟通。结合ATR飞机的维护特点,将ATR厂家建议的所有航材进行评估,将意见及时反馈给航材部门,提前向航材主管反映增加航材储备。仅此一项工作的完成,近年来,ATR飞机很少发生因为航材缺件而非计划停场。同时郭松加强对故障件进行评估,当发现是由于部件修理质量造成的重复性故障,建议航材部门索赔,并要求相关单位对部件修理项目进行评估,是否需要更换修理厂家。平时针对技术难题、系统缺陷,他总是积极同技术生产部门和ATR厂家服务代表的沟通,寻求解决办法。在他的推动下,解决了一些诸如空调系统,飞机除冰系统等的技术难题,这些系统的可靠性随之上升。
    这就是郭松,一个坚持在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作者,在自己的岗位默默耕耘,带领ATR车间技术室这个团队乘风破浪,交出一份份满意答卷;同时乐于助人,根据个人特长,帮大家搭建发展的舞台,把自己的经验于大家共享,推动个人的发展,使技术室真正成为孕育人才的摇篮。这就是郭松,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,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,谱写一个个辉煌篇章。
搜索